图 |Pacino贱羊
俗话说,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,而这位“集才能与有趣为一身”的物理老师总会找到独特的乐趣。他不仅“好玩”,还“会玩”,并“玩”到了“美国霍尼韦尔太空学院教师培训计划”里。
虽然他外表看起来“有点”严肃,实际脑洞大开,常常会用创意趣味小制作让学生重新燃起对物理学习的激情,更用一双神奇的手,做出刷爆朋友圈的手工。他希望能以“好玩的教育”帮助学生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加幸福。
接下来,就让星宝带大家走进“脑洞老师”——施恺珉的物理世界。
◑
01
打个响指,好玩的灭霸无限手套
看过《复仇者联盟3》的人都知道,众多出场人物之中,灭霸给人留下的印象绝对深刻。如果他集齐了灵石,只需要“打个响指”,整个宇宙都会随机死一半的人,就算一群英雄合作,也难以伤及分毫。
灭霸之所以强大,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外,无限手套和六颗宝石的加持肯定功不可没。我就有这么一个巨型的“无限手套”!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?接着往下看吧!
“无限手套”登场!
是不是很好玩?想自己也做一个这么大的“无限手套”吗?想知道如何让“手套”的每根“手指”跟自己的手指做出同步动作吗?想亲手试戴一下这么好玩的“无限手套”吗?
====无限手套的制作方法====


不过,这个“无限手套”只是个范例,所谓“宝石”也只是临时使用了颜色相近的塑料玩具,整体都有可以美化的空间。
除此以外,“手指”的传动方式也可以由线拉改成液压等其它方式,整个“手套”的材料也可以有其它更好的选择,就连宝石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制取结晶,比如蓝色宝石就可以用五水硫酸铜晶体。
如果你有更好的改进点子,做出更好的样式的话,快来秀出自己与众不同的“无限手套”吧!
◑
02
弧线球了解一下?
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期间,有关世界杯的话题刷爆朋友圈。各国球员在球赛中的连续过人、精彩短传配合都让观众眼前一亮,不过相信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长距离的一脚远射。一锤定音的爽快,确非其它破门方式可比。
====什么是“伯努利原理”====
但是在空中飞行的足球,是怎么做到飞出一个弧线的呢?这里就要提到“伯努利原理”了。先简单介绍一下“伯努利原理”的内容:在流体(即为常规气体或者液体)中,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快,压力越小,流动速度越慢,压力越大。
不明白吗?那么请问:认真作业两小时,手机抄题五分钟。谁更努力呢?
现在明白了吗?越快越不出力,越慢越努力。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弧线球,当足球运动员想踢弧线球的时候,会使用脚的内侧接触足球。在脚推动足球的同时,利用摩擦力将球旋转起来,如下图所示。
让球前进一段很小的距离。因为距离短,所以可近似地看作直线前行。取球边上的两点A与B。当足球边旋转边前进后,A与B移动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位置。
此时A点在向球的后方旋转,B点在向球的前方旋转,如下图中紫色箭头方向所示。
A点旋转方向与迎面而来的风方向一致,而B点旋转方向与迎面而来的风的方向相反。因此导致A点一侧的空气流动速度大于B点一侧的空气流动速度。根据“伯努利原理”可知,A点所受气压小于B点所受气压,足球就会沿向左弯曲的弧线运动。
在今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赛上,俄罗斯狂进的五球中,有一个定位球就是利用该原理踢出的弧线球。
同学们可能会问,“伯努利原理”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?
最大的应用就在飞机上。
机翼的横截面大多上拱下平,空气被机翼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以后,上部空气行程长,速度快,下部空气行程短,速度慢,所以机翼上部所受空气压力小,下部空气压力大。当上下压力差大于等于飞机自重的时候,飞机就能起飞了。
如果暑假有去美国游玩的同学,路过加州科技馆的话,请不要错过它二楼的升力体验。双手带上机翼模型,当迎面吹过来的风越来越大的时候,你脚下体重秤的示数会越来越小。
====弧线球的制作方法====
◑
03
一首“凉凉”送给你
暑假期间,同学们一定会面临亲戚聚餐时的“三连击”:
第一击:期末考试考得好吗?
如果你回答:还蛮好的。
接下来就会受到第二击:语文/数学/英语/物理/化学考了多少分啊?
如果你自豪地回答:91分。
他们便会亮出必杀一击:班级第一名几分啊?100分?那好像91分已(bu)经(shi)不(hen)错(hao)了。
然后再配以带有非常明显的安慰的眼神,一万点的暴击啊有没有?
不过没关系,我有一首“凉凉”送给你!
想要看,请猛戳下面的视频!
由于本人没有太多音乐细胞,请忽略视频中音准的些许偏差,这只是个成品的范例。
看完这段视频,你有没有想自己做一个单弦琴的冲动?有没有想用自己做的琴弹奏自己喜欢的乐曲?很简单,请接着往下看吧!
====知识储备====
声音大体上由三个方面来描述,即为响度、音调和音色。其中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,简单来说,哆、唻、咪就是三个音调不同的声音。声音的产生源于发声体的振动,发声体振动得越快,音调就越高,发声体振动得越慢,音调就越低。那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的快慢改变呢?
如果是材料相同的发声体,自身的粗细、松紧、长短都可以影响到振动的快慢。越粗、越松、越长的物体,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,越细、越紧、越短的物体,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。
几乎所有的弦乐器,例如小提琴、古筝等,都是靠这样的原理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的。以小提琴举例,四根粗细不同的弦,本身就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。拧动弦轴,可以改变每根弦的松紧,用来调音准。用弓拉动琴弦的时候,左手按压弦的不同位置,可以改变弦振动的长短——琴弦可振动的部分是从左手手指按压处直到琴马的长度。
除了小提琴以外,其它很多乐器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。比如钢琴,不同琴键奏响的是不同长度的琴丝。另外,成语“滥竽充数”里的“竽”,由不同长度的竹管组成,还有我国古代的编钟。
就算是像笛子这类只有一根管、看上去没办法改变长短、粗细或松紧的乐器,其实也是通过手指按住孔的数量不同,造成笛子内振动的空气柱长度改变,来吹奏出不同音调的。
====单弦琴的制作方法====
当然,你学会了声音的知识,可以不局限于单弦琴。水杯、锅子、珍珠奶茶的吸管、啤酒瓶……任意一样东西拿来都可以成为你的乐器。
请有兴趣的同学发挥你的想象,利用手边任何物品,自己一个或一组“乐器”,也可以几组“乐器”组合起来相互配合,完成一首曲子。
施恺珉,上海市平和学校物理教师。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,坚信“物理是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,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标准”,经常带领同学们动手制作各种有趣的实验。让学生学习动手,并在动手中学习。

施恺珉 ☆ 星教师
让学生学习动手,并在动手中学习

– END –
本文为作者原创,已获作者授权
转载请授权
编辑丨陈薇
星教师投稿邮箱
xingjiaoshi@dett.cn
星教师热文
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
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,即可购买